Qinghai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Co., Ltd

   
family
青海高原践行党史思想  体质监测播撒科学精神
关于我们
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简介

      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8月7日,为县级事业单位;2000年在青海省科技体制改革中被转制为科技服务企业,名称为《青海省体育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7月更名为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原训练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优秀运动员高原训练提供科技服务和保障,以及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设高原训练研究室(康复训练室、机能评定室)、运动医学研究室(生理生化实验室、医务室)、信息情报室(包括资料室、《青海体育科技》杂志编辑部)、办公室(包括后勤及财务)4个科室。其中高级职称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其中海归硕士5人。
      现为国家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总局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工作站,青海省高原体育科学优秀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体育领域人才小高地,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承担了国家国际合作专项、国家973前期、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青海省等科研项目近6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2、3等奖,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主编和合编《高原训练实用问答》《青海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高原训练》等学术专著9部。



学术研究


      承担完成国家国际合作专项、国家973前期、国家体育总局、青海省等6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2、3等奖。常年为国家队及省市运动队高原训练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并建立了运动员生理生化数据库。先后举办了6届“中国多巴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和3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峰论坛”,还举办了“一带一路”高原训练与健康高峰论坛暨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主编和合编了9部有关高原训练和国民体质专著,其中英文专著1部,中日文对照专著1部,在美国《科学》(Science)、澳大利亚《高原医学与生物学》(EI)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



国际合作研究


      与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开展了高原训练与高原健康研究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并和日本仙台大学和德国美因茨大学、法国丰罗默国家高原训练基地、台北市立大学建立了友好单位,与澳大利亚国家体科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春田体育学院、日本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台湾体育大学等20余所教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选派14人先后赴德国、日本、台北市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和访学,并已学成归来,培养了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有9个国家35批次近90人次赴青海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同时与日本、德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共建友好单位并牵头开展了6项科研项目共同合作研究,并获得了3项重大科技成果。此外,他们还不断选派科技人员赴国外进行研修和攻读硕士学位,到目前为止,在国外进行研修的10人中,已有7人学成归来。


全民健身


      先后6次承担了青海省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任务,获得了近20年来青海高原海拔1800米-3800米地区30多个民族10多万人的形态、机能、素质以及体育锻炼与健康调查等体质数据,建立了高原国民体质数据库。主持建设了青海省省、市州、县区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和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在线管理网络平台,在全省建设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共计152个,达到全覆盖并已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的体质监测、开具运动处方和科学健身指导活动达128万人次以上,为健康中国和健康青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人才结构:
马福海

     马福海,研究员,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高原训练的方法和应用研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青海省体育领域领军人才,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国家体育总局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青海省高原体育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游泳队备战2008、2012、2016年奥运会特聘专家。曾主持和参加国家973项目和国家国际合作专项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60余项,获国家体育总局和青海省科技进步1、2、3等奖,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5项、国内领先5项。在SCI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并在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题报告或交流。主编和合编有关学术专著9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中日文对照专著1部。


  樊蓉芸
      樊蓉芸,研究员,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高原体育运动训练、体质与健康、反兴奋剂等科研和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等。现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海省学科带头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领军人才”等。 



运动医学研究室简介
1.主要工作:
    (1)科技服务:开展运动训练科技服务保障、高原训练指导与科学运动咨询,面向国家级、省级、青少年、残疾人、专业、业余等各类各级运动队提供身体机能评定、运动训练监控、运动医务监督、运动伤病防治康复、运动疲劳恢复促进、运动营养保障、高原训练方式咨询等内容的科技服务与保证工作。
     (2)实验室建设:拥有美国BACKMAN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迈瑞BS-8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C-5180 CRP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德国CareFusion Jaeger CPX 运动心肺功能仪、瑞典SWLAB Alaf血球计数仪、美国Ometech OPTICCA干式血气分析仪、雷杜RT6100酶标仪、美国YSI1500血乳酸分析仪、分光光度计、韩国Vivente人体成分分析仪、意大利COSMED  fitmate体质机能和心肺功能评价系统、瑞士MONARK功率自行车、日本疼痛治疗仪、意大利超声波治疗仪、美国电刺激治疗仪、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制氧机、日本丸高超短波治疗仪、韩国深层肌肉刺激仪、人体增压氧舱、韩国MaxPulse精神压力分析仪、美国NONIN血氧饱合度仪、日本便携式乳酸盐分析仪和尿液十项分析仪、POLAR运动心率表、多种训练康复器械等近千万元科研设施和设备,可开展高原训练、体质与健康促进以及高原医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服务等,部门仪器进入青海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络管理。
    (3)项目研究:立足于青海高原地理特色,系统开展高原体育科学研究,进行高原训练方法、高原体育训练模式、高原训练适应分子生物学、高原低氧与健康促进等多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为体育训练、体育健身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4)反兴奋剂: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培训、科研、咨询和对外交流等活动;参与组织实施兴奋剂检查和检测;监督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工作;承担省体育局反兴奋剂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现有国家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2人,省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8人。

2.人员结构:
      科室成员3人,技术职称:中级3人,学历:硕士2 人,1人为日本留学归国人员;本科1 人,专业:运动医学1 人、运动人体科学1人、体育康复1 人。

高原训练研究室简介
1.主要工作
    (1)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由于高原训练属于环境人体科学,其低压低氧、寒冷干燥、紫外线强等自然条件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有利的变化,但同时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目前我科室的主要研究重点为高原低氧与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高原低氧与人体体质健康研究等两大方面的内容。
     (2)国民体质监测与健康研究
      主要开展高原低氧与健康的研究,自1997年开始先后完成了5次全国性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协助省体育局群体处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以及数据的汇总、审核、上报等工作,获得了近7万人的体质测试数据,建立了体质监测数据库。撰写出版2000年、2005年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2册,基本上能够反映我省1800-3800海拔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高原群众的体质状况。
    (3)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
      针对青少年人群,特别是业余体校的学生,加强运动员选材中的训练学和社会学研究,根据不同项目的训练学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科学选材指标体系,进行理性选材和科学选材,提高成才率。具体开展服务项目如:形态、机能、素质能力测量,骨龄评判及身高预测等。
    (4)体育科技信息情报和资料管理

     主要工作为收集国内外有关体育科技研究、高原训练、运动生理、训练监控、等方面最新的研究动态,每年编辑出版2期青海体育科技等工作;对我所项目申报及结题验收资料、科研生理生化测试数据、影像照片等科技资料进行保存和整理工作。


2.人员结构:
     科室成员3人,技术职称:副高2 人、中级1 人;学历:硕士3 人,2人为日本留学归国人员,1人为德国留学归国人员;专业:运动人体科学2人、体育管理1 人。

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宗旨与服务
      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原训练理论及方法的应用研究,为国家队、我省运动队及外省市运动队提供运动机能监控与评定、运动训练、运动伤病防治、疲劳恢复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和保障,以及体质与健康研究。
      通过低氧生理及高原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探讨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反应(包括损伤)和适应过程以及整体、组织、细胞和和分子水平上的机制,高原环境因素与机体交互作用的特性与共性,阐明应激与适应、损伤与修复,易感性与抗性等现象的内在规律与机制。
      通过运动生理、生化、分子等适应机制研究,探索高原训练对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解决高原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的控制、持续时间、最佳海拔高度、疲劳恢复方法、比赛最佳时间、不同高原训练模式、以及建立评价个体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科学指标等,以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
      通过对高原不同海拔地区、不同人群的体质与健康研究,掌握和探索高原地区国民体质的基本状况、特点和规律,为长期动态观察高原地区国民体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指导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高原建设和高原的长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省体科所所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