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EPAS1基因表达规律及lncRNA水平对高原训练运动能力适应的影响 (2019-ZJ-7010)》进行了结题验收评审和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整体完成情况良好,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结题验收。本项目是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首次开展的有关世居高原藏族和平原汉族耐力运动员低氧适应基因与运动能力的比较研究。


该项目通过对世居高原藏族和平原汉族运动员在高原训练运动能力适应中EPAS1基因和lncRNA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藏汉运动员高原训练中EPAS1、EGLN1 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lncRNA数据分析初步筛选出与运动能力适应相关的基因,还发现藏族运动员和汉族运动员高原训练中不同时间点EPAS1基因表达量与运动能力相关的最大摄氧量、每分钟通气量、氧脉搏等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lncRNA数据分析还发现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低氧适应不足可能与甲状腺激素代谢及生物节律调节通路有关。


高原训练是竞技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重要手段,但个体对低氧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将产生不同的低氧训练适应效果,且与遗传学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两种负荷的刺激,对机体的影响和变化更加深刻。已有研究证实,低氧适应良好的夏尔巴和中国藏族人群,通过长期进化,其基因中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欧洲人群、日本人和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而EPAS1基因是人类对低氧环境适应与遗传相关表达信号最强的基因,可调节多种不同的基因表达来适应机体生理性变化,且在藏族人群的适应性突变位点有所不同,这为人类通过训练获得缺氧适应性而能够抵抗更严重的缺氧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1ncRNA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调控过程,并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密切的关系,成为当今生物学中最热门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因此,加强世居高原藏族运动员和世居平原汉族运动员高原训练EPAS1和lncRNA基因表达及其规律以及与运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建立高原训练获得缺氧适应的训练模式,以及促进运动员选材和高原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苏青青
2021年6月17日